再说,姐姐一到将军府就不停地在翻案卷,好像很忙的样子,还是不拿这种事情打扰她了。
知满摇摇头道:“算了,没事,姐姐你忙吧,我下次再来找你。”
谢知秋对妹妹未说完的话感到疑惑,但她并未放在心上,很快低下头,又沉浸到案卷中去了。
*
次日,谢知秋来到大理寺。
今日,她计划上午查验死者的尸体,下午去案发的乐坊实际调查。
谢知秋心情烦躁,整晚睡眠不佳。
寻常查案,是需要追查凶手、寻找证据,可这一桩案子,她却不能将注意力放在真相上,而得费尽心思想办法撇清齐宣正的干系。
一旦有这样的念头,就难免干扰思路。
正因如此,当她命人带她去找仵作看尸体时,脸色比寻常阴沉,似乎将下属吓得不轻,一路都不敢跟她说话。
“大人,尸体就在这里了,请您看吧。”
那下属恭敬地说完,就退到了一边,只请仵作上前。
谢知秋略一定神上前查看。
死者的遗体是专门从乐坊运回大理寺的,被收拾得相对平整,面上还盖了白布。
为了让她更好地看清楚,仵作在遗体边跪下,将白布轻轻掀起,露出死者的面容来。
谢知秋方一扫,待看清对方的外表,心尖忽然一颤——
这个女子……不,或许只能叫作小女孩,年龄实在太小了。
昨日大理寺还未进行初步调查,给谢知秋的案宗很粗糙,并没有关于死者的详细信息,这还是她第一次切实地亲眼了解这个失去性命的人。
在此之前,谢知秋听到的形容是“歌女”、“投怀送抱”、“会与贵客调笑”,齐宣正在对她描述时,甚至用过“相貌好看,但身材一般”这样的措辞。
就连知满在得知她调查关于乐坊的案子时,第一反应都是要担心乐坊女子会不会勾引她。
在谢知秋的想象中,这些所谓的烟花女子,大约是巧笑倩兮、花枝乱颤的成年女子。
她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歌女”,看上去最多只有十三四岁。
谢知秋吃了一惊,问仵作道:“这女孩还这么小?”
那仵作看上去有近七十岁了,留着整齐的白胡子。
他正调整着验尸工具,打算给谢知秋解说,听到她这样说,反而奇怪地看了这位上官一眼。
仵作道:“寺正大人以前在梁城有纨绔之名,我还以为应该去过乐坊……乐坊姑娘刚出台的基本都是这个年纪,这个不算很小了。
“乐坊女子大多寿命很短,那些客人狠,乐坊的老鸨和管事更狠,他们为了管住姑娘,毒打不算,手里还有大把折磨人的手段,分寸拿捏不好就出人命了。
“所以这些姑娘每年死得都多,我以前还验过许多更小的。”
第一百零九章
谢知秋无言。
眼前这女孩看上去比知满还小一点, 在她眼里,知满不过就是个半大的黄毛丫头,难以想象比她妹妹还要小的姑娘, 竟已经在乐坊中供年龄比她们大上一倍多的人赏玩。
仵作观察着谢知秋的表情, 见她是确实不太了解乐坊的样子,在解说尸体情况的时候, 顺嘴提及一些乐坊的情况, 以作案件参考——
“验乐女的尸, 看死因、年龄、外观,就能瞧出原先的来历,还有她家老鸨的性情。”
“梁城的乐坊, 除了官营教坊之外, 私营乐坊还分三六九等。”
“下等窑.子不挑客,贩夫走狗皆可入内,这里头的女子往往死得最多, 因病因外力都有;中流乐坊门槛会高一些,也有些戏曲弹唱之类的花活,里头的女子若是过世, 除了外貌通常更好,手上还时常能瞧出练过乐器的痕迹。”
“这回狱中这位爷去的是最上等的私营乐坊,这种乐坊接待的都是豪富贵宾, 光是进个门可能就是几千钱,普通人是进不去的。”
“里面的姑娘如果验尸验到很好认, 她们通常细皮嫩肉、外貌姣好, 手上有常年练习吹拉弹唱的薄茧, 可见技艺超群,而且通常个个都是早亡, 最大也不会超过二十岁。”
“早亡这一点,我原来不太懂。后来有一回,有一桩案子的涉事人告诉我,其实上等乐坊的生活还是比中下等要好些,但上等乐坊不留超过二十岁的姑娘,除非很红,要不然乐女年纪大一点,就会如用废的牛羊一般被卖到中下等去。”
“故而不是上等乐坊的女子特别早死,而是他们就没有年纪大的姑娘。”
“另外,若是身份不明的女尸,辨别普通女子与乐坊女子有讲究,尚未梳头的清倌与已经留客的乐女也有区别。”
“乐坊女子无论上中下哪等乐坊出身,通常身上都有伤,有些伤势骇人,但大多不致命,要注意与真正的死因相区分。”
“如果是尚未梳头的清倌,年龄以十二三岁居多,身上一般是鞭伤。乐坊喜用一种叫三股鞭的皮鞭,这种鞭子抽人能引起剧痛,但不易伤筋动骨。这个年纪的乐女还不留客,只是表演和陪茶陪饭,所以只要不伤到脸,乐坊手段百无禁忌。”
“如果是十四岁以上的,多半已经梳头,尸体除了产.门会有明显损伤外,还要注意身上是否有针眼。这种乐女已经留客,乐坊的调.教手段会从鞭打改为更不起眼的针扎,特别是肉嫩敏感而隐蔽之处,大多会有针扎之迹。”
“因为乐坊路数各有差异,一些无名的乐女之尸,通过验明她生前遭遇的手段,就能查到原先所属的乐坊。”
仵作板着脸大致说了一番,又用手隔空点了点那女孩的尸身,道——
“大人请看这具尸体。”
谢知秋闻言望去。
只见静静躺在地上的那女孩,正如仵作描述的上等乐坊女子那样,是个容颜秀丽、皮肤白皙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