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明帝取出羊皮地图,招呼他俩上前:“告诉朕,那片疆域在什么地方。”
苏源一眼扫过,手指笃定地落在靖朝东南的某一处。
盖正明点头:“没错,就是这里。”
弘明帝比划了下:“倒也不算太远,甚至比去往海对岸还要近。”
苏源点头称是。
弘明帝深深看着苏源所指的区域,似乎要把它刻在心里。
良久后,抬头看向下首两人:“你们是靖朝的功臣,不仅朕,满朝文武,天下百姓也都会感激、铭记你们的所作所为!”
有陛下这句话,海上经历的种种危险,以及上岸后遇到的排斥与追杀,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弘明帝继续说:“你们且回去歇息几日,五天后朕在公众设宴,犒赏远靖舟上所有人,并论功行赏。”
最后四个字,叫苏源胸口一阵激荡,不由期待起五天后的宫宴。
等苏源和盖正明退下,弘明帝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小福子,你去把太子叫来,朕要同他分享这些好消息。”
可以说,除了登基为帝、新政取得胜利,今天是他这几十年里最最最高兴的一天。
百姓有新作物可食,他亦能达成开疆辟土的成就。
弘明帝仰起头,看着攀附在房梁上,栩栩如生的龙纹,无声笑了。
父皇,朕比你幸运多了。
苏源在御书房待了半个时辰,在这期间,远靖舟平安归来的消息以光速传遍整个京城。
苏源坐着弘明帝赐下的轿撵往苏家去,一路上都能听到百姓们关于远靖舟的讨论。
一炷香之后,外面的侍卫出言提醒:“大人,到了。”
苏源跳下马车,看着不远处熟悉的院门,竟生出几分退意。
所谓近乡情怯,不外乎如此了。
苏源深吸一口气,刚做好心理建设,身后传来尖锐的男童声。
“我娘说你是有爹生没爹养的臭小孩,你爹早就死了,我愿意带你玩是看得起你,劝你不要不识好歹!”
苏源下意识转身,视线越过马车,落在苏家斜对门。
几个又高又壮的男孩子昂着下巴一脸倨傲,嘴里叭叭说着。
另一边,小姑娘手里握着一柄短剑,明明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仍旧鼓着一张包子脸,作凶狠模样。
“你胡说!爹爹很快就会回来了!”
这一瞬,苏源仿佛生吞了上千根针,胸口、四肢百骸都泛起细细密密的痛楚。
第141章
年初时宋竟遥请来一位女武师,专门教青姐儿习武。
宋和璧本着技多不压身,多项技能多层保障的原则,把元宵送去了宋家。
元宵不仅继承了亲爹的灵活脑袋瓜,还继承了亲娘对武艺的热爱。
近一年里,元宵勤学苦练,无论寒暑,便是雨雪天也不曾懈怠。
就算是将京城诸多小淑女折腾得嘤嘤直哭的女武师都对元宵称赞有加。
今天一早,元宵就顶着寒风冷露去了宋家。
近几日抚育院新收留了一批被遗弃的孩子,宋和璧忙着处理这件事,天没亮就出门了。
至于苏慧兰,上一批放在火锅铺子售卖的点心卖完了,她跟卢氏忙活了一上午,下午还得送过去。
宋和璧想带元宵一起去抚育院,却被她以“习武不可间断”为由婉拒了。
娘娘和祖祖一向很疼她,平日里只要有时间就会陪她读书习武,嬉戏玩耍。
今天两人有正事要忙,元宵不想给她们添乱。
练武练了一个半时辰,跟青姐儿一起洗了澡,午饭后又跟表姐头挨着头看书。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元宵提出告辞。
和爹爹还在时一样,只要家里人出门,都是由陈正叔驾车。
元宵坐在马车里,怀里抱着暖烘烘的手炉,阖着眼昏昏欲睡。
昨晚她又梦见爹爹了,爹爹从海上回来,给她带了很多好吃好玩的,其中就有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酸酸甜甜,元宵吃一口,看一眼爹爹,生怕爹爹又突然消失不见。
好在直到她吃完冰糖葫芦,爹爹也一直陪着她。
正当她要扑进爹爹怀里撒娇,却扑了个空。
爹爹不见了。
他还是没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