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舆论向来是好带的, 而且许多人皆有从众心理,当周围许多人都说一个人不好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这个人以前做的所有事都是错的思维之中。现在林如海就面临这样的舆论困境。
当然, 这还没完, 接着便是各大寺庙、道观、民间半仙也传出南下参加海船试航的诸人凶多吉少的消息。自然, 从古至今的神棍都一样,说话总是似是而非,就算预测错了,日后往往也能够自圆其说。
见舆论环境差不多了, 长康宫也进入了下一步动作。和小钟妃商议的时候, 九皇子还脸上露出颇为轻松的笑容:“还是母妃高明,现在这状况,也不用咱们做什么,要不了两日朝会上自有人提让钦天监测算张彦一行人吉凶归期。”
小钟妃心情不错的拨弄着腕上的白玉镯子,道:“现在你父皇对咱们已有防范之心,若是穆菖主动提此事, 别说朝上有人疑心动机, 就是你父皇也会疑心是我们受益,如此反倒落了下乘。若是朝廷让穆菖测南下一行人的吉凶,又是不同。”
正如长康宫母子所料, 在汹涌的舆情之下, 这件事终于也不仅仅是私下谈论, 而有言官在朝会上提及。
而且这件事既然提起来了, 就不仅仅是担心试航队伍的归期问题,人家直接拔高到海贸专营的事, 那言官道:“启奏皇上, 近日因南下参加试航的礼部侍郎张大人, 钦天监五官保章正纪大人及京营数百将士迟迟未归,引起朝野议论纷纷。臣听民间对多有海贸专营与民争利,不利国家的言论。臣以为,当务之急,还需朝廷出来安抚人心。若是海贸专营的事引起太大民怨,还需再考量。”
林如海在班列之中稳稳的站着,只睫毛抬了一下。朝堂之上无笨人,林如海如果听不出来这话直指提出海贸专营的自己,便不会坐上尚书位了。
当然,海贸专营的事已经试行了,也投入不少,继续或是停止,都不是一句话的事。治理国家,任何时候朝令夕改都是大忌,这等大事,附议的有,反对的也有。
最终结果自然是折中,叫钦天监测算南下参加试航诸人的吉凶和海贸专营是否应当继续执行。
这时候就反应出来钦天监的作用了。在争论不休的时候,需要你出来在舆论上一锤定音。虽然这种一锤定音往往反应的依旧是人的意思,但是起码对天下百姓,有个天命所归的交代。
譬如海贸专营,若是朝廷的意志是要继续,那么钦天监测算的结果自然是虽有坎坷,结果大吉,利国利民。若是朝廷的意志是就此宣布试点失败,放弃专营,那么钦天监测算的结果就是顺应天意,取消专营。
当然,太宗皇帝自己还是想做这件事的,所以今日朝会上还没讨论到是否结束海贸专营这一步,只是让钦天监测算张彦一行的吉凶。而且这个事,不是今日散朝后通知了钦天监,就马上有结果的。
钦天监平时只是记录星象,推算历法。这次海贸专营的事,都拔高到不顺天道的高度了,你钦天监马上就出结果,那不是摆明了承认有人搞事情,说辞腹稿都准备好了吗?
所以钦天监那边好几位官员的回复都是得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焚香沐浴,再测算。具体什么时候,那至少要等一个满天星斗的黄道吉日,才能观星象吧。
钦天监的官员品级是不高,但是作为皇家喉舌之一,没人是傻的,谁不知道海贸专营的事之前搞得轰轰烈烈,现在弄得非议满天。那朝廷丢下这么一句话让测吉凶,自己到底该怎么说啊?所以需要等一个好的日子再观星象的说法,无非是给自己留足了时间。
然后呢?然后就开始打听朝廷到底是什么意思啊,该拜访谁赶紧去啊。
这个时候,有请教文丞相的,有请教各部院尚书的。总之,钦天监甭管品级高低,人家工作环境一向是围绕在权利的中心,那各部院的尚书什么立场也都清楚,现在自己该怎么站队也有时间考量了。想清楚了,就开始请教呗。
文丞相肯定是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表态的,如果钦天监的人来问,文丞相就一句术业有专攻,请各位大人遵从自己的推算结果。
至于求到周尚书和贾敬的,那礼部和京营都有人在船上呢,人家作为顶头上司,要求说几句吉利话不过分吧。所以,也有好的推算。
至于另外的,有人希望张彦一行回来,自然有人希望这群人葬身海底,那不好的说法自然也有了。
还有一部钦天监的官员人家谁也没找,还找什么找,厦门又是海上风浪,又听说澎湖岛上盘踞着海匪,这张侍郎一行活不见识死不见尸的,凶多吉少了。
这回的事情和以往不同,以往是你需要知道圣意,然后出推算结果;这次谁都知道圣上是有心在海贸专营上有所建树的,但是若是张侍郎一行已经遇难,圣上的意志也不能让大几百人死而复生啊。在钦天监想要有所作为,还是得推算准确,建立口碑。所以也有人直接出了凶多吉少的结果。
总之,不管是在钦天监各官员的预测,还是民间僧道、术士的预测,都是悲观的多,乐观的少。当然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长康宫还是东宫,都有各自派系的钦天监官员不动声色的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林如海和黛玉议事的时候还说:“果然如玉儿所料,一切都有长康宫安排,咱们只需要静待时机便好。”
黛玉浅笑一下道:“这还不算什么,其实咱们还可以再加一层保险。”
“玉儿的意思是?”
黛玉瞧了瞧北门方向,道:“改明儿我们去拜访一下定慧大师。”
林如海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
在钦天监官员各显神通,陆续拿出测算结果的同时,林家女眷又去了一趟牟尼院。
黛玉并不信佛,准确的说,黛玉不信任何宗教,但是黛玉也从不会诋毁贬低任何宗教,所以每次来牟尼院,黛玉皆和定慧大师相处愉快。
且不管世上有没有真正的轮回长生,有没有哪个宗教大师能够知过去晓未来,至少能够成为大师的人,在学问和智慧上都是顶尖的。而且黛玉觉得,每个在宗教领域有所成的大师,都是出色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和这些人交流,总会有所受益。
牟尼院的定慧大师自然也知道这些时日满京城的流言蜚语,且这些时日,求见定慧大师的人极多。当然,并非是什么人来了,定慧都会相见。管你皇亲国戚,高官厚禄,佛门拒绝起人来就四个字‘缘分未到’。
但是黛玉每次来,是能见到定慧大师的,一是因为林家收养苏岚的香火情,二是定慧和喜欢和黛玉说话。研究佛法到一等的程度,哲学上的造诣是极高的,有时候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黛玉年岁虽小,却会给定慧一种交流起来极舒服的感觉。
林家一行到了,依旧是先去烧了香,黛玉才问定慧大师可在寺中。
虽然定慧大师现在时常自己参禅,已经不大见客,但是林家与别个不同,知客女尼见林姑娘问,便去问了定慧大师,得了允许之后带着林家女眷往后院禅房去了。
见礼之后,黛玉依旧拿出自己准备的功课向定慧师父请教。这些时日黛玉看书遇到些疑问,还有她自己思考朝堂格局时产生的一些新的理解和感悟,都记在一个本子上。趁这回来牟尼院,便向定慧大师请教。
这方面,贾敏和英莲虽然在女眷中也算极有学问的了,还真听得云里雾里,就是苏岚也是似懂非懂。当然,这不是说她们不够聪明或是素质不够,而是黛玉提出的问题和思路,是她们从未涉足的领域。
宗教因为披上神秘的色彩,在古代被人膜拜,在后世的无神论眼中,往往又被全面否定,以至于很多人并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宗教。
但是如果以哲学的角度去看待宗教,就会发现宗教的很多理论和思想其实是非常先进的。甚至后世有一句话叫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先不论这句话对与不对,起码说明非常著名的科学家们,对宗教的一些思辨方法和理论是认可的。
黛玉为什么思路比之常人开阔,为人更超脱,就是体现在人家思辨能力上;而宗教界的大师,之所以给人超凡脱俗之感,也是因为在思想上到了更高的境界。所以黛玉虽然未入佛门,跟定慧大师讨论哲学问题的时候还真能对得上话。而且这种讨论对双方都是有益的,往往一场交流下来,双方都会觉得受到启发。
贾敏和英莲实在听不明白,礼貌性的坐了一阵,便出去赏景了;苏岚是带发修行过的,虽然她出家的时候还小,又牵挂着家里,于宗教哲学上的造诣还浅,插不上话,但是初时还能听懂,也觉受益匪浅。
后来,黛玉和定慧说的越来越高深,苏岚也实在听不懂了,便起身行礼,退出禅房去寻贾敏、英莲。也不怪苏岚听不懂,黛玉后来请教定慧大师的内容已经不是这个时代可以在任何书籍上看到的了,乃是黛玉自己对于后世接触的马列毛思想的理解和疑问,特地换了一套类似于宗教语言的说法请教定慧。
说是请教,不如说是黛玉自己有所理解和感悟之后,便找一个哲学上有造诣的人交流,也听听她人的看法。这种东西,也就定慧大师这样整日参禅思考哲学问题的人能接住。
二人讨论良久,黛玉都记了笔记。末了,黛玉对定慧说:“多些大师解惑。大师,现在京城流言四起,民心思乱,大师可否送我一样药材安抚人心。”
但凡名刹古寺,除了接受香火外,也会准备粥衣药材施舍救济需要的人,寺中确然被了一些常用药。
定慧就问:“何种药材可安民心?”
黛玉道:“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