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2 / 2)

瑞郡王是太子的嫡长子,只要太子一登基,只怕就是要封太子的,再进一步,便是人人可以预见的前程了。熬到那时,瑞郡王现下的侧妃,便是从郡王府一路陪着熬过去的,最差都是封妃的前程;稍好一些便是贵妃。若是更进一步……

当然,现在太宗皇帝还在龙椅上稳稳当个的坐着,太子登基这些话,是没人敢说的,那不是咒当今死么。但是意思人人都明白,而且太子都稳居东宫二十多年了,许多人家都觉得,还是太子殿下的胜算大。那么瑞郡王侧妃的位置,便颇抢手。

荣国府荣庆堂内,贾王氏服侍贾母用了午膳,便叫贾母留下来了。将丫鬟都打发出去,贾母问:“瑞郡王府要纳侧妃,也不晓得这次纳几个,你们夫妻若有意,便选了好中秋礼给敏儿送去,托敏儿问问。”

彼时,扬州发生了什么事,荣国府还无人知晓。王氏自来和贾敏不睦,自然要略谦两句,依旧一副端庄温和的脸,道:“姑老爷虽然是太子妃殿下的兄弟,这件事怕是林家不太能说上话。”

贾母道:“太子妃就姑老爷这样一个兄弟,让姑老爷家出面,也不必大张旗鼓。侧妃不比正妃,正妃需要皇上和几位娘娘掌眼,侧妃只需太子妃殿下和瑞郡王妃点了头,出身也好,这事便成了。”

元春出门顶的是荣国府嫡长孙女的名头,但是真要正经论起来,是六品工部主事的女儿,就算到瑞郡王府做妾,都还不一定够格。但是因着有林家这门姻亲,因着太子妃是女婿的嫡姐,贾母便觉得,国公爷嫡孙女这个身份,入瑞郡王府也不是不可以。

王氏知道元春就算进宫,也只能走小选的路子,但是过了太子妃这一关,直接就是有品级的郡王侧妃,若是造化好,以后就是娘娘了。但是自己就这么一个嫡女,悉心培养的十几年,入瑞郡王府,也有风险。别说现在太子还没登基,就是登基了,瑞郡王下头还有许多兄弟呢。日后自然要有一番明争暗斗的,这个投资期太长。

“老太太的主意自然是不错的,只是不知道姑太太的意思;再说,也要问问元丫头。”贾王氏笑道。

贾母颇有自信:“元儿是敏儿的侄女,若是元儿造化好了,还可帮衬表弟呢,此事于林家,于敏儿有益无害,怎么不应。再说,我不过是托敏儿私下问一问,就算此事没成,也不耽搁元儿明年参选。”

贾王氏仿若无意的瞧了一眼荣禧堂方向,笑道:“如此,媳妇听老太太的。”

荣禧堂,原本该是长房居住的,自己不搬进去十几年了么?就是现在在林家看房子的陈嬷嬷也是自己的人,贾敏不也十几年了没发现么?什么学林如海探花郎,什么聪慧敏捷不下男儿,这一双夫妻哪个不是被自己玩弄于鼓掌间么?

此时,贾王氏做下的许多事尚未事发,正因为次次都成功了,贾王氏的自信心有些爆棚。自己嫁作二房妇依旧住了荣禧堂,元儿若嫁入当今嫡长孙的瑞郡王府,自己自然能教导元儿如何在瑞郡王府立住脚跟。再说,瑞郡王只比元儿年长五岁,据说相貌也生得好,不委屈元儿。

若是按原计划,元儿还得从宫人做起,即便凭元儿的容貌能够出头,那也得从低位份开始一步步往上爬。而且,太子殿下比之元儿年长二十多岁,相较起来,有些委屈元儿了。

于是,贾王氏便应了下来。仔细打点了礼物,叫来陪房周瑞,吩咐周瑞亲自给林家送去,最要紧的是贾母和贾政的亲笔信,一定要交到贾敏手上。周瑞拍着胸脯说了太太放心,便上船启程了。

这便是交通不便的后果,扬州那边林家早就发现贾王氏做下的恶行,贾王氏这头还在洋洋自得,妄图利用林家的关系谋郡王侧妃的位置。

周瑞出发没几日,门房就来回话说林家遣人来送礼了。

※※※※※※※※※※※※※※※※※※※※

关于辈分设定,太宗皇帝和贾代善一辈的,元春和皇孙们一辈,前世元春嫁给的新帝是太子的兄弟,辈分上乱了一辈。其他黛玉、三春及其他钗的辈分是对的。元春这个年纪,前世又是贤德妃,辈分上不好安排。

关于墨韵、孙宽夫妻的处置问题:这个我想了很久的,按照古代背景人与人之间的悬殊地位,当然可以直接打死。但是我个人而言,除了写战争场面的时候会毫无心理负担的来个血流成河,在这种小规模宅斗上还真下不去笔轻易把人弄死,所以心软作者就让她们活下来了,希望大家不要觉得处罚太轻,以后让她们当证人也挺好的。

有读者提到黛玉视角,用‘原著’这样的说法,会显得像穿越女主。

其实黛玉视角回忆剧情的时候,作者用了两种形容。一种是用‘前世’引出黛玉的亲身经历;一种是用‘原著’引出黛玉前世没有经历过,但是在后世当兵的时候在原著上看到过的情节。

黛玉虽然重生回来的,但是她前世基本没出过大观园,所以很多书上写了的事情,黛玉在看原著前并不知道。作者在从黛玉视角引出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会用到‘原著’。

打个比方,假如后面写到滴翠亭宝钗扑蝶栽赃的事,即便是黛玉经历过的,但是没看原著的黛玉也不知道宝姐姐栽赃过她啊,这种地方引用情节,作者就会用‘原著’引出来;如果是宝钗送燕窝的情节,黛玉不用看原著就清楚,就会用‘前世’引出来。

谢谢提建议,作者以后会注意这两种引用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