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冰封勇士(1 / 2)

盗墓诡事 猪月月 1864 字 15天前

这第三个层面么,就是他在学术方面的造诣了。

就在不久之前,威廉姆辅助他的个人导师,完成了世界考古界中的一项壮举,震惊了世人。也正是因为他在此项考古中的重大作用,哈佛大学提前为他锁定了博士阶段全额的奖学金。

这件震惊世人的考古事件大致是这样的。

十分凑巧,威廉姆斯的导师居然是一位华人,姓宋。宋教授在很多年前就来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考古学的研究,主主攻世界各地出现过的岩画遗迹的发展史。

因为宋教授是一位华人,才让同为中国人的小宇早在入校不久,就拜访过这位专家。

宋教授为人谦和,还热心的给小宇提供了一些生活上和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小宇、艾玛,已及宋教授的学生威廉姆斯早早的相识。

关于宋教授的研究领域,也就是世界岩画发展史,其实是一个早已成型的领域体系。

因为世界各地,曾经出现过岩画地方数不胜数。自一百多年前的一位西班牙人在带领着自己的女儿探险洞穴时,发现这种雕刻在石壁上面的、描写数千年前人类生活景象记录的景象之后。岩画研究,岩画分布研究,以及岩画历史归纳研究,便一直是考古界十分热衷的一个话题。

而关于这些分布各地的岩画,却又有着很多相同相似的地方。

尤其是亚洲内陆地区的弧形岩画分布地带,以及美洲西海岸的沿海岩画分布地带。几百处含有岩画遗迹的地方,已经找到了数种相似的符号标记。

似乎足矣说明了这些岩画,是一种同宗同源的文明。

假如跨过白令海峡这道天然的海上屏障不去管它,那么,将亚洲与美洲的两条岩画集中分布的地方进行粗连线的话,便可以得到一条完美的半圆型。

在宋教授早年的假设之中,这条贯通亚美的半圆通道如果在历史上真的存在的话,将是一个改变岩画历史的伟大发现。

可以设想,在四千多年前的气候变化影响之下,当时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亚洲原始居民,为了追逐食物,或者是更好的生存,不断进行着旷日持久的迁徙。

在迁徙的过程中,每一代踏荒者都在沿途留下岩画的痕迹。直到跨越白令海峡,并不断的南下,来到了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美洲西海岸。

只有这样,似乎才能解释为什么远隔重洋的地方,会出现风格、形态几乎完全一致的岩画记录。

然而摆在宋教授面前的一道难题就是:那个让人又爱又怕的白令海峡。

美洲大陆的原始居民印第安人,是由亚洲的原始居民迁移过去的。这是学术界众所周知的事实。

在一万多年前的这次人类迁徙的过程之中,亚洲原著居民能够通过白令海峡,便是因为当时处于冰川时期,整个大陆冰盖的范围极广,整个白令海峡所在的海域,都是一片茫茫的冰原。

这个历史特定的环境,为人类迁徙奠定了必要的条件。

然而,时间向后推到距今四千年左右的时候,地球冰川期早已经结束。

这段时间里面的白令海峡区域,却是一片恣意的汪洋。以当时原始居民的能力来说,绝对不可能像是他们的祖先那样通过冰原穿越大海。

换句话说,已经经过证实的那些诞生于距今四千年左右的岩画,在白令海峡这个天险条件存在的情况之下,绝对不存在沿着那道完美的半圆形通道传播的条件!

正因为这样,岩画学术界才会出现旷日持久的,关于“同源”与“不同源”的争论。

在这么多年间,始终都没有出现有力的证据证明这条传播通道。所以亚洲与美洲岩画“不同源”的理论渐渐的占据主导地位。

甚至有些分存于亚欧两地,明显风格完全一致的岩画构图要素,被某些专家说成是纯属巧合。

除此之外,岩画传播带在美洲大陆自北向南传播的观点也几乎被推翻。众多的学者认为关于美洲的岩画,反而是由温暖的南方沿海,向着北方沿海传播的。

因为只有这样的假设,才能将这些岩画的类型风格和什么的美洲玛雅文明联系在一起。

宋教授从还在国内的时候开始,便已经醉心与岩画的研究。来到哈佛大学以后,更是浸淫多年,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在他看来,横贯亚美两地的岩画传播通道是一种必然。但如果不是通过白令海峡,当时的居民又是怎样迁徙的呢?

偶然的机缘之下,宋教授摊在桌上的世界地图滑落在地,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褶皱。

地图上面用笔勾勒出来的那条连接白令海峡的半圆弧线,发生了弯折。

宋教授心中一动:是啊,为什么自己要始终围绕这个半圆通道进行思考呢?有没有可能自己最初的设想就偏离了轨迹,当时的居民是通过别的通道进行的迁徙的呢?

将地图重新整理好之后,宋教授发现了这样一件事情:之所以先前所有的设定都集中在白领海峡之上,是因为那里是亚洲和美洲之间距离最短的点。

在白令海峡的南部,也就是环太平洋区域最北端的这块范围之内。海域之中,星罗密布着不少袖珍岛屿。